工作探索

SURVEY & STUDY
法律中的数学思维(一)——结构性思维
陈宣延
17世纪的西方法学经典常常带有浓厚机械论色彩,因为那时最先进的理论就是机械论。近四个世纪过去了,法律和数学常常会交织在一起,数学越发展,就越为法律提供更加先进的认识和研究工具,从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旧三论”到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的“新三论”。每一次的科技进步总为法律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
下面,笔者就针对法律援助中被咨询过的真实案件稍加处理后进行阐述,在这些咨询案例中,选举问题和继承问题比较突出,同时就某些热点问题(如“宁波老虎事件”的侵权法视角分析)有颇有体现。笔者讲《法律中的数学思维》分为三部分《法律中的数学思维(一)——结构性思维》、《法律中的数学思维(二)——数模思维》、《法律中的数学思维(三)——条件概率思维》,分别加以阐述。
在宪法中,“预选”就是很好的体现结构性思维的例子,如以下两例:
例1
某乡选举人大代表2名,共提名5名候选人,是否有可能预选?
解:
①可能。
②选举乡人大代表∈直接选举,设正式代表候选人为X,则 ,即正式代表候选人最少人数是3人,最多4人(注意区间端点)。
③现在共提名5名候选人,因为 ,所以超过应选正式代表候选人1倍。
④由于存在“达成酝酿讨论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的可能。(注意“盖然性”)
⑤综上所述,故可能预选。
例2
某区选举市人大代表5名,共提名7名,是否需要预选?
解:
①否。
②选举市人大代表∈间接选举,设正式代表候选人为X,则 ,
即正式代表候选人最少人数是6人,最多7人(注意区间端点)。
④现在共提名7名候选人,因为 ,所以未超过应选正式代表候选人 倍。
⑤综上所述,故不可能预选。
这种法律思维本质上和数学思维是并无二致的,所以有人认为:法学是文科中的理科。这种“理科性”主要体现在法律逻辑和数理逻辑相似性,尤其是这中结构性的思维模式。
在民法中,财产继承也常常涉及结构性思维,如下例:
例2005年,吴仁和刘云结婚,生一子吴相。2012年外出,在公路上发生意外。问:(1)若一家三口全部遇难。留有遗产200万,吴仁有一弟吴义,刘云有一养父;继承应当如何确定?(2)若刘云、吴相当场死亡,吴仁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继承应当如何确定?
解:
(1)
①先析产
②再继承
③综上所述,200万遗产由刘云继承
(2)
①先析产
②再继承

③综上所述,200万遗产由养父继承 万;吴义继承 万
本例说明在相互之间具有继承关系的人因同一事件同时死亡时继承顺序,为便于观察,图示如下:

图1 相互之间具有继承关系的人因同一事件同时死亡时继承顺序
①、②、③是有先后顺序的,前一顺序排斥后一顺序,应着重注意这个逻辑顺序。还需注意的是,把“法定继承”的继承顺序和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的监护人顺序以及宣告死亡的宣告人顺序相区分。为便于观察,图示如下:
未成年 未成年
|
|
父母
|
(外)
祖父母
|
|
兄姐
|
亲友
|
|
组织
|
精神病
|
配偶
|
父母
|
|
成年
子女
|
兄姐、(外)
祖父母
|
亲友
|
|
组织
|
宣告
死亡
|
配偶
|
父母、
子女
|
|
|
兄弟姐妹
(外)祖父母
(外)孙子女
|
|
利害人
|
|
法定
继承
|
配偶、父母、
子女、媳婿
|
兄弟姐妹
(外)祖父母
|
|
|
|
|
|
|
图2 “法定继承”的继承顺序和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的监护人顺序
以及宣告死亡的宣告人顺序的区别
本例中还要注意避免“继承死循环”的情况发生,如本例中地(2)问,吴仁死后就不要再让死于其前的刘云和吴相再继承其遗产了,否则反反复复,循环不止,从而形成“死循环”。本例还给我们的启示是:由于死亡顺序不同,继承财产分配结果会有天壤之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