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信息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2月1日)
丛书名: 21世纪法学本科实验实训教材
平装: 446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61537701, 7561537700
条形码: 9787561537701
尺寸: 22.8 x 16.8 x 2 cm
重量: 558 g
2内容简介
《法律诊所实用教程》特点:1.用少量章节简单介绍诊所法律教育的发展历史,重点讲解法律实务操作及技巧。从实战出发,培养法学学生的读、听、问、说、思、写等综合素质和能力。2.重视课程设计和教学互动环节、实务性操作技巧。每章(节)都配有典型案例,便于学生理解。3.语言简练,理论和实践结合,学以致用。4.每章后有复习思考题及拓展阅读书目,方便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
3目录
第一章 诊所课程与诊所法律教育
第一节 诊所法律教育课程概述
第二节 诊所法律教育的发展历史
第三节 诊所法律教育的特点和方法
第四节 诊所法律的工作要求和工作规范
第二章 心灵的沟通:接待当事人的技巧
第一节 接待来访咨询
第二节 法律援助案件接待咨询的沟通技巧
第三节 接待来访咨询中的职业道德
第四节 接待来访咨询的模拟练习
第三章 法律文书写作
第一节 法律文书概述
第二节 法律文书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常用法律文书的写作格式
第四章 事实认定和证据调查:方法和技巧
第一节 事实调查的作用
第二节 事实调查的模式
第三节 事实调查的要求、方法和技巧
第四节 事实调查中常见的错误
第五节 事实调查效果的评估
第五章 策略选择:咨询、和解、调解
第一节 法律援助诊所的目标
第二节 援助案件可供选择的策略
第三节 咨询、和解、调解
第六章 非诉讼法律实务:谈判策略和技巧
第一节 谈判概述
第二节 谈判的基础和原则
第三节 谈判的步骤、策略和技巧
第四节 谈判实例练习及评估
第七章 非诉讼法律实务:合同起草和审查
第一节 合同起草和审查概述
第二节 合同审查的基本技巧
第三节 合同起草的基本技巧
第四节 合同审查和起草的模拟练习
第八章 诉讼法律实务:民事案件的代理
第一节 民事诉讼代理初步
第二节 与代理相关的其他问题
第九章 诉讼法律实务:刑事案件的辩护与代理
第一节 刑事辩护
第二节 刑事代理
第十章 诉讼法律实务:行政案件的代理
第一节 行政诉讼案件流程
第二节 常见的行政诉讼案件种类
第三节 行政诉讼证据基本知识
第四节 代理原告诉讼的基本技巧
第五节 代理被告诉讼的基本技巧
第十一章 法庭论辩技巧:质证和辩论
第一节 法庭质证
第二节 法庭辩论
第十二章 仲裁
第一节 仲裁基本知识
第二节 仲裁程序
第十三章 法律援助
第一节 法律援助概述
第二节 法律援助在中国
第三节 诊所教育下的法律援助
第十四章 团队合作
第一节 团队合作概述
第二节 诊所法律援助中的团队合作
第三节 团队合作的评估和训练游戏
第十五章 法律职业操守
第一节 从法律电影看法律职业道德操守
第二节 法律职业道德概述
第三节 法官职业操守概述
第四节 检察官职业操守概述
第五节 律师职业操守概述
参考文献
甘肃政法学院《法律援助诊所》教学大钢
结合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法律诊所课程基本规范指南》与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法律援助诊所
学时: 72学时
学生规模: 24人
课程形式: 课堂讲授讨论与独立办理真实案件(提供法律服务)相结合
考核方式: 100分,其中教师评分(20),书面作业(含平时作业与最后报告)(50),口头总结(10),学员自评(10),学员互评(10)。
附件:教学大纲
周时
|
主题
|
主要内容
|
1
|
诊所培训课程简介和要求,学生讨论参加本课程的目的和打算:
|
(1) 法律诊所的产生和发展背景;
(2) 诊所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内容;
(3) 诊所课程的要求和诊所管理;
(4) 学生课堂讨论:为什么说法学是实践性的学科?法律执业者与医生工作的同异?参加诊所课程的目的是什么?打算如何做?
(5) 确认参加课程的意愿;
(6) 筛选录取的学生并编组;
|
2
|
民事纠纷(案件)的相关法律知识、特点及其解决方案:
|
(1) 民事争议的常见类型(举实例说明);
(2) 民事争议的一般解决途径和方案;
(3) 经常使用的相关法律知识体系概述;
(4) 学习在法律诊所(法律事务所或调解机构)中工作的程序和制度要求;
(5) 作为法律执业者处理此类案件的立场、态度和基本要求;
|
3
|
发现案件并与当事人沟通和建立联系:
|
(1) 通过与有关法院、法律援助中心、仲裁机构、社区、电话接待、街头咨询等方式建立稳定的案源;
(2) 讨论:接待当事人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些目的?
(3) 此类争议当事人的类型有哪些,如何与不同类型的当事人打交道;
(4) 请已经接待过当事人的同学模拟接待的过程,掌握接待的方式与技巧;
(5) 接待的方式及其注意事项(电话询问、当面咨询、主动访问);
(6) 怎样取得当事人的信任;
(7) 需要通过与当事人的沟通了解哪些情况?
(8) 怎样从当事人哪里了解有关情况?
(9) 对当事人提供的信息应当如何对待?(是否都相信?如否,如何进行补正或弥补?)
(10) 怎样与同伴进行配合?
|
4
|
评估已经接待的案件并制定案件处理方案:
|
(1) 通过接待当事人和相关的证据甚至是一定的调查,描述案件的基本情况和性质;
(2) 此类案件的关键事实和法律争议有哪些?
(3) 所接待的案件还缺哪些材料或证据;
(4) 如何评估案件的走向和可能的结果;
(5) 案件评估的依据和标准(事实、法律、情感及相关的社会因素);
(6) 案件评估的立场、方法和形式;
(7) 评估结果及下一步的方案和步骤(是否受理,受理后的基本程序和计划);
(8) 与当事人进行进一步的联系与沟通;
(9) 在法律范围内主动推动某种事实的发生或形成新的法律关系;
(10) 讨论法律职业者的能动性;
|
5
|
与对方当事人或代理人的联系,与其它相关纠纷解决人员的联系与沟通:协商、和解、调解、仲裁等非诉讼解决途径的探讨:
|
(1) 各种非诉讼解决形式的类型;
(2) 经手案件最佳解决途径的分析与选择;
(3) 协商、和解、调解、仲裁的区别及对受理案件的影响;
(4) 与对方协商或沟通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5) 协商的步骤及方法;
(6) 调解的种类和特点;
(7) 调解的基本方法、技巧和步骤;
(8) 调解的条件和原则;
(9) 模拟调解,为案件调解做准备;
(10) 调解成功的法律确认:调解协议的撰写、签署、送达和效力;
(11) 调解失败的情况分析及下一步方案;
|
6-7
|
证据取得与分析
|
(1) 复习并系统掌握有关证据的法律知识;
(2) 熟悉各种证据类型及相应特点;
(3) 分析各种证据的证明力;
(4) 各种证据的组合与运用;
(5) 取得证据的有效途径;
(6) 结合上述内容,对经手案件现有证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7) 找出现有证据瑕疵或缺失;
(8) 有针对性地制定进一步收集有关证据的方案与方法;
(9) 证据的提交及相关问题;
|
8
|
法律要点与法律适用
|
(1) 结合真实案件寻找相关的法律要点;
(2) 法律要点的分析和论证;
(3) 法律解释的方法及其运用;
(4) 不同领域、部门或位阶的相关法律规则的适用;
(5) 法律漏洞、规则不明、规则冲突时的法律适用;
(6) 法律论证的实际运用;
|
9
|
法律文书的写作
|
(1) 仲裁申请或起诉书的撰写;
(2) 答辩书的撰写;
(3) 各种文书的目的及其撰写风格,讨论常见的文书写作的问题;
(4) 法律文书写作与办案策略和方案制定的关系;
(5) 从不同诉讼参加人的角度(对方、证人、律师、法官等)对所写文书进行推敲和修改;
(6) 法律文书的提交及程序;
(7) 对具体文书进行讨论和修改;
|
10
|
法律职业道德的具体运用
|
(1) 法律职业道德的性质、作用和基本内容;
(2) 现有律师(法官、仲裁员、调解人员等)职业道德的规定;
(3) 结合手头案件讨论和分析律师职业道德标准的适用;
(4) 对待对方当事人、对方代理人、法官、证人的基本态度和方法;
(5) 法律职业道德与基本道德的冲突;
(6) 职业道德与当事人要求和利益的冲突及其处理;
(7) 职业道德与证据收集和运行的冲突及处理;
(8) 如何对待虚假证据和证人;
(9) 如何对待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如对方律师、其他人、法官等);
|
11-12
|
出庭并及法庭辩论
|
(1) 出庭代理词的准备;
(2) 出庭前的准备;
(3) 发表法律意见基本要求;
(4) 当庭质证;质证的目的和方法;
(5) 对案件事实和相关法律要点的庭前梳理及当庭陈述;
(6) 法庭辩论方略;辩论的目的和方法;(如:“醉翁之意不在酒”、“王顾左右而言他”、辩论逻辑的设计等);
(7) 辩论态度、用语、表情的把握;
|
13
|
对各种心理的分析及对策
|
(1) 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法官等人的心理分析;
(2) 相应对策和方案的设计及制定;
(3) 如何在不利情况下控制当事人、自己的情绪;
(4) 各种情绪产生的原因分析;
(5) 负面情绪化解的方式和方法;
(6) 对待不同类型对方律师或法官的对策及方法的制定;
(7) 如何通过法律文书、法律意见的发表和法庭辩论影响对方或法官的思维和立场;
(8) 各种影响他人心理的手法和途径;
|
14
|
仲裁程序
|
(1) 仲裁基本制度及程序;
(2) 案件评估;
(3) 出庭前的准备,如证据收集、分析、梳理等;
(4) 证据交换的程序和要求;
(5) 分角色模拟仲裁庭开庭并进行评比;
|
15
|
社会公益活动
|
(1) 结合各种社会活动设计有关的法律服务活动;
(2) 面向社会公众的法制宣传和咨询活动;
(3) 学习如何组织社会活动的能力;
|
16-17
|
在课程进行过程中,结合有关案件的进展组织法庭辩论的模拟训练:
|
(1) 案件的挑选和撰写;
(2) 角色分配;
(3) 法律文书的撰写;
(4) (根据录像)进行模拟点评;
(5) 每一位学生对各自表现进行总结;
|
18
|
总结与考核:
|
(1) 个人的主要收获;
(2) 诊所课程的启迪;
(3) 分析课程不足的原因和提出建议;
(4) 对各自今后的法律职业生涯进行远景规划。
|
|